(鄉村行·看振興)廣西北海沃野“豐”景 滿目金黃
視頻:廣西北海沃野“豐”景 滿目金黃來源:中國新聞網
中新網北海11月13日電(陳文寶)初冬,廣西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赤西村的千畝稻田里,滿目金黃,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來回穿梭,轟鳴聲此起彼伏。農戶們緊隨其后,將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搬上運輸車,汗水雖浸濕衣衫,卻掩不住滿臉的豐收喜悅。

“你看這谷粒多飽滿。今年我家種了3.5畝水稻,預計能有將近1500公斤稻谷。”赤西村村民龐貴華說,現在種地有補貼政策,還有農技人員經常下田指導,從選種到防病,都給他講得明明白白的,心里就有了底。
這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,是海城區今年糧食生產的生動注腳,背后是強有力的政策保障。海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局長龍光坤介紹,該區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、稻谷生產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,今年已完成近11000畝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,發放金額95萬余元,惠及近3000戶農戶,有效激發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,同時通過扎實推進“非糧化”和撂荒地整治,穩住了糧食播種面積。

藏糧于地,更要藏糧于技。海城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李遠珍介紹,今年海城區重點推廣了合理密植、節水灌溉、統防統治等高產高效技術,已完成測土配方施肥1萬畝次,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超5000畝次。這些技術措施的組合應用,讓糧食生產實現了從追求“量”的增長向“質”與“效”的并重提升。

在穩產提質的同時,海城區通過宣傳培訓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,并建立完善的農膜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機制,從源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。此外,該區大力推廣秸稈還田、飼料化等綜合利用模式,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7%以上,實現了耕地質量的穩步提升。
赤西村糧食種植戶陳德南說:“以前種地離不開化肥農藥,現在通過農技培訓學了綠色種植技術,用藥用肥少了,成本降了,種出來的糧食也更受市場歡迎。”(完)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5年11月17日 08:54:06
- 2025年11月16日 19:09:00
- 2025年11月16日 17:15:28
- 2025年11月16日 14:00:22
- 2025年11月15日 20:02:48
- 2025年11月15日 13:42:37
- 2025年11月15日 11:37:43
- 2025年11月15日 08:27:39
- 2025年11月14日 15:45:42
- 2025年11月14日 15:32:09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